2023年7月4日,日本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软银)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在东京大学举办的一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研讨会上表示,AI的智能将达到人脑难以企及的程度,最终可用于任何行业。
这已经不是孙正义第一次表示AI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了。早在2023年6月21日,孙正义就在软银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他将专心于AI和新发明,“我希望软银能够引领AI革命”。
实际上,作为业绩风向标之一的软银如此重视AI技术的作用已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了。自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该服务就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普及开来。ChatGPT作为新一代AI技术的典型代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对此,微软、谷歌和阿里巴巴等高科技巨头纷纷下场参赛,一时间该领域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关于AI技术在微观上的意义目前已有很多讨论,例如在AI的作用下,哪些职业未来可能会被替代,而哪些新的职业又可能会被创造出来,我们对此不再加以赘述。现在我们想转换一个角度来谈,就是从宏观角度来看,AI技术,甚至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新技术到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温故而知新,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故事。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由,派遣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简称马戛尔尼)为正使,率领使团到访清朝觐见乾隆皇帝,实则要求中国允许英国派驻公使。当时英国希望打开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中国做生意,因此高度重视此次出访。没想到的是,中英双方一开始就遭遇不快,在拜见礼仪的问题上产生了相当大的矛盾,最后双方虽然在此问题上达成妥协,但对于英方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以“不合体制”为由一律不准,只留下了那句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个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请注意它发生的时间节点——1793年。就在24年前,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而蒸汽机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回过头来看,假如大清国当时与英国建交,加强对外交流,那么蒸汽机可能会很早就传入中国,中国也会搭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顺风船。这样一来,今天的历史课本估计会重写。
事实上,发生在中国身上的事情在当时不是个例。除了西欧一些国家之外,当时世界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这种不同造成了一个直接的巨大差异,即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研究,以1990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在公元1700年的时候,英国的人均GDP是1250美元,中国为600美元,英国大约是中国的1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除了少部分西欧国家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均GDP普遍在400美元到600美元之间。换句话说,一些西欧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接下来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就是扩大了这种差距。1820年,英国的人均GDP已增至1706美元,而中国依然是600美元。日后在全球范围内又出现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1978年时,英国的人均GDP已高达12828美元,中国则是978美元,中国被发达国家甩出去一大截。
有一个国家与中国的起点相似,但由于对外来事物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国运也大相径庭,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公元1700年时,日本的人均GDP为570美元,甚至不如中国。到1820年时,这个指标变为了669美元,比中国高点,但两国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1853年,美国用军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从此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历史。1868年,日本主动进行了明治维新,向发达国家学习。日本向发达国家学习的结果就是日本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开始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并最终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到1978年,日本的人均GDP已高达12585美元,与老牌发达国家英国不相上下。
工业革命不只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方方面面改变了全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上升,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发展阶段来看,我们甚至可以用工业革命来做分水岭,将人类社会分为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我们现在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之中,那为什么AI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探究科技对全社会,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我们不知道AI所领导的科技发展是不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始,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国家都不希望被这一趋势所抛弃。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科技进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呢?对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早已做了详实的研究。具体来说,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上的技术进步,其不但包含了科技的进步,也包括那些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等方面的进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经过研究后发现资本和劳动力上的投入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增长,甚至是一段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但要想获得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就只能依赖技术进步。
这种长期经济增长只能依赖技术进步的观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为什么呢?
第一,从长期来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资本是有限的,而且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指望通过高投资来维系经济增长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一个国家的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实际上,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生育意愿的大幅下滑,因此对那种将长期经济增长寄望于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想法,现在恐怕已是凤毛麟角了;
第三,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来自技术进步。首先,技术进步是没有止境的,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在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上具有无限的潜力。其次,技术进步总体上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我们不会陷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那种“投入越多效率越低”的困境。
从本质上说,技术进步意味着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锁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取得的经济增长,用平常的话来说就是用更少的投入去取得更多的产出。
回到AI技术的问题上,我们下一个需要解答的关键主题就是我们如何做才能将AI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层次:
一是区分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发挥两者不同的作用。在AI技术领域,有一些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这些研究投资大,但短期回报率低,企业不愿在其中投资,这时候政府就可以发挥作用,填补其中的空白。对于AI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和产业化,企业则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领域应该留给企业去大展身手。
二是为AI技术的发展创造出适合的软环境,这方面至少有三点。
第一,法治,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很多高新技术一样,AI技术的核心主要是一些无形的知识产权,假如不能对这些知识产权形成有力的保护,那么谁还会去投资开发AI技术呢?
第二,鼓励知识的流动。与人们的设想有些不同,发展AI技术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但同时也要限制这种保护的力度。知识产权是给予发明人一种专有的权力,是对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保护,但其负面效果之一就是限制了知识的流动,而这对AI技术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方面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鼠标的发明和应用,鼠标最早是施乐公司发明的,但苹果公司对鼠标进行了创新式的改造,最终让鼠标成为了每个电脑的标配。假如当初对施乐公司的鼠标创设权进行滴水不漏的保护,那么我们很可能将无法看到日后鼠标的快速发展;
第三,适当的监管。目前AI技术尚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但关于对其进行监管的讨论已是如火如荼。我们并不反对针对AI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例如人们已经在讨论ChatGPT可能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但对于一项新的技术,其发展边界在哪里?如何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都是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接触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知道的是,监管是伴随着发展而产生的,而非相反。在AI技术尚处于襁褓之中时就开始对其种种限制,恐怕会有作茧自缚的负面效果。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从宏观角度来看,AI技术,甚至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新技术到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简单来说,AI技术可能会极大的改变社会的面貌,但就像烧制瓷器一样,温度和时间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瓷器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AI技术的软环境将是发展AI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与其每天想着应该如何对AI技术增加投资,不如切实的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并建立适合AI技术发展的软环境,剩下的交给市场和企业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