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中心  >  从蔬菜大棚到社区电商“淘菜菜”,“菜篮子工程”的25年  

从蔬菜大棚到社区电商“淘菜菜”,“菜篮子工程”的25年


作者:朱阳、王小龙 首发平台: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案例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

案例简介

戴珊女士,是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企业家学者项目(DBA)七期校友。当前她带领的阿里社区电商业务,正在延续“菜篮子工程”的初心与希望。

相对比这个停留在新闻中的名词,当下消费者也许更熟悉 “生鲜电商”,更熟悉各类“送上门”的蔬菜水果。但回顾历史,正是“菜篮子工程”,牵引了近年来前赴后继的零售数字化创新与变革。

本案例围绕这一主题,对其本质上所体现的“生鲜供应链”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年来的各种创新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和解析。

同时通过一手访谈,对这一领域当下最新发展模式——阿里“淘菜菜”品牌及阿里社区电商,进行了简要分析,展现了“生鲜供应链”的创新历史与当下实践。

本案例适用于商学院运营管理、竞争战略、创业创新等相关学科课程。以及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等相关主题课程。

1. “菜篮子”也曾波澜壮阔

“南有袁隆平,北有赵鸿钧。一位解决了吃粮问题,一位解决了吃菜问题。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位是塑料大棚之父”。中国农科院原院长金宝善曾盛赞这两位全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功臣。1953年赵鸿钧偶然发现地膜可使地温提高1℃—9℃,很多文献中将这一发现类比于牛顿被苹果砸中,甚至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图表1:赵鸿钧与王乐义(从左至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88年,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不顾身患癌症的折磨和失去女儿的痛苦,以带领村民脱贫为初心,学习和改良了相关技术,创新了“冬暖式大棚”及“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

据《光明日报》2011年04月18日04版记载,“8月建棚,10月播种,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的黄瓜上市了,冬季‘顶花带刺’的嫩绿黄瓜每公斤20元还供不应求,全村村民靠卖菜存款达到128万元”。(1990年上海市民人均收入168元/月,新民晚报,1990年12月26日刊)随后王乐义以共产党员的觉悟,将这一技术在全国进行广泛推广。

几十年的前赴后继,旧貌换新颜。据最近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不计算其他各类温室,2018年末仅全国温室大棚占地面积就达1055千公顷,约相当于150万个标准足球场,占地面积稳居世界第一。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将稳定在200万公顷(280万个标准足球场)以上。

图表2:山东寿光蔬菜大棚一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制度,交替前行。在1982年《中国农业资源调查报告》,1984年“商品粮基地”等一系列调研、实践的基础上,1988年5月,农业部提出《关于发展副食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的建议》,即此后广为人知的“菜篮子工程”——核心在于因地制宜的“划片”组织生产和供给,即有效的组织“供应链”。

图表3:“菜篮子工程”历史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总结,2010。

2010年之后,国家层面并未再发布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相关指导意见。而鉴于2017年十九大定义了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菜篮子工程”当前呈现的阶段特点也许可以概括为:

图表:4:“菜篮子工程”的新时期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生鲜供应链的发展与矛盾

随着时代的变迁,广义的“菜篮子”,已经逐步以“生鲜”这个更为现代消费者熟悉的词汇所代表。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目前生鲜食品是国民生活必需的消费品,购买频次约为3次/周,高于全球平均的2.5次/周。2019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达到5万亿元,同比增长5%,2014-2019年CAGR为4.9%,呈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4万亿元。

图表5:生鲜市场整体规模(2019)

资料来源:Euromonitor

与此同时,我国生鲜品类繁多,种植地域、生产特征、存储条件各不相同。

图表6:中国主要生鲜产品品类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2-1 上游生产端特征:分散

根据目前最为系统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农民合作社总数179万个,20743万农业经营户,其中,398万规模农业经营户。全国共有31422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因此当前在上游生产端,数以亿计农业经营户“各自为政”,“分散”是核心特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曾言:“我国基本的国情和农情,就是小农户生产长期存在。”

图表7:全国乡村从业人员分布(万人)(202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8:各省蔬菜产量(万吨)(201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散”就带来了种植品种上的信息差、销售价格上的信息差、规模化种植技术无法应用导致的成本差与效率差、需要多级流通导致较高贸易成本反过来压低初始销售价格——言而总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农业经营户的收入提升存在瓶颈,同时生产上距离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这结合农产品的先投入、长周期等特征,结合当下时代消费者“求新求变”的消费特征,“产销协同”中的差距易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配置失灵,带来浪费与收入损失,或者说具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这甚至成为农业人口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大攻坚课题。

2-2 中游流通端特征:多级+高损耗

由于生产端的分散,地域的广袤,原产地的采购一般由“产地”的采购商进行(中间也许还存在不出资收购单纯做中介的“菜行”、“蔬菜经纪人”等角色),采购商收购完成后,在当地的批发市场出售给“产地”批发商,随后通过物流运至“销地”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往往跨几个省市),再进入“销地”的二级批发市场(往往专注一个省市),随后进入超市、餐厅、社区农贸市场这一类终端零售商,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图表9:生鲜产品流转情况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光大证券

粗略估算,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生鲜产品的流通至少要经过五级流通环节。这些环节中又往往存在多级角色。除零售环节外的流通环节中,每次转手加价范围在10%-20%之间,同时损耗在5%上下。零售环节则加价30%-50%,损耗率在8%左右。

图表10:生鲜产业链示意图、生鲜供应链加价与损耗情况、流通周期

资料来源:亿欧,36氪,艾瑞咨询,东北证券,光大证券

不难看出,由于生产端的分散,引发了后续流通端的多级。因为冷链的缺乏,常温存储以及产销信息的错配,导致较高的耗损,这就是当前生鲜产品流通的基本特征。(当前的较高耗损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不能否认菜篮子工程带来的巨大进步,只是在当前时代的技术进步后,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以下类似表述口径相同)

实际上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虽然已经“五连降”,但依然为14.7%(发达国家在7%左右)。相对于欧美国家,由于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因此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不具有国家间的可比性,但物流问题就是流通问题,就是供应链问题,实际也就是零售中的“履约成本”。对于生鲜而言,其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模型。

2-3 下游零售端特征:传统

结合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等公开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39397个菜市场(未在统计范围内的自发性交易市场及街边摊点数不胜数),其中成交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菜市场数量为1430个,占比3.6%。这被称为“传统渠道”。

从产权所有者来看,一般分为国有(一般为当地的农贸市场管理中心或市场服务中心)、个人或民营企业所有、集体所有。当下集体所有和国有菜市场在逐渐减少,民营的菜市场逐渐增多,菜市场产权分散度高,连锁经营少。

图表11:生鲜电商销售渠道分布(2019)、中国消费者对菜场的不满即期待(2021)

资料来源:Euromonitor,艾瑞咨询

其中,生鲜电商近几年异军突起,各互联网巨头均有涉足,因为距离消费互联网较近,消费者较为熟悉,其近年来模式不断迭代,包括垂直电商平台模式、社区生鲜店模式、到家+到店模式、前置仓模式、社区团购模式等。

简而言之,这一领域的创新者,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改变上述生鲜供应链的上中下游,通过建设产地直采体系、减少流通层级、扩大销售规模等方式,改变生鲜供应链的利润模型,最终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提高种植户收入、降低消费者花销。

图表12:生鲜电商典型模式举例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东北证券

综合而言,国内生鲜产业链现状在于,面对上下游分散、中游多级+高损耗,下游较为传统。在缺少全链条数字化升级的情况下,供应链的两头:生产者利润微薄甚至不赚钱,消费者买单花费金额较高。

据国盛证券测算:“以一斤在上海销售的陕西苹果为例,其流通成本1.7倍于生产端价格,且其中约68%为包含渠道利润、损耗在内的可变成本,在品牌价值较弱的情况下,最终消费者以2.7倍的价格买单——高额流通成本映射产业链痛点、并加剧痛点形成,存在严重效率问题。”

图表13:生鲜供应链的加价情况举例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58同城,淘宝网,艾瑞咨询,国盛证券

3.当下时代的数字化尝试

从9.8元到3.65元中间的部分(6.18元),就是所有创新者的空间和舞台。

如何重组这6.18元,就是竞争的核心。

而未来,生产者一端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消费者一端的品牌溢价和消费升级,则是撬动想象空间的杠杆。

实际上,并非只有当前我们较为熟悉的“生鲜电商”或“社区团购”,发现了生鲜供应链中可以改善的空间,早年间的一些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例如永辉超市)得以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其以生鲜为主打,在超市竞争中走差异化战略。这一类具备“强生鲜供应链”优势的规模化企业,通过“将人力、租金、损耗、物流等流通成本集约化”,来实现“6.18元的重组”。

3-1 “强生鲜供应链超市”的先例 

压缩多级渠道、冷链降低耗损、提高单位摊位面积的人效(农贸市场8-10平方米摊位需要1-2名个体劳动者,而超市大店的员工密度是15人/千平方米)、降低租金比(超市通过整租及转租降低单位面积租金)……经过机构测算,对应一斤苹果,以上环节一共节省了1.65元,虽然超市因为企业化运营增加后台费用(占营收比重约7%,对应一斤苹果是0.69元),但其大部分可以通过规模化分摊……综合而言,对应9.8元/斤终端价,理论上可以压缩到7.36元/斤(便宜30-40%)。

图表14:“强生鲜供应链超市”某代表性企业对生鲜供应链的优化测算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草根调研,国盛证券

不难看出,对生鲜供应链的优化,不是互联网巨头的专利,早已有企业涉足并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只是当前时代,探索者们在这一基础上又提出了更多的优化设想。这主要源于“强生鲜供应链超市”在发展中呈现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区域型企业可以通过地采打造供应链,冲击优势企业的区域优势;

2、伴随着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由单纯的追求“便宜”向“方便”、“快速”转变,电商企业在特定区域有了发展契机;

3、掌握消费互联网的平台企业,尝试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方式,让“双网融合”,产生“化学反应”。

伴随生鲜电商,尤其是社区团购模式的出现,“强生鲜供应链超市”的模型逐步被后来者“优化”,其增长空间被质疑,代表性企业的股价也因此都遭遇较大挑战。

3-2 生鲜电商的多种模式

相对于“强生鲜供应链”模式。还有其他几种模式正在尝试对生鲜供应链进行优化。分别是集中式仓储模式(京东生鲜、天天果园)、前置仓模式(每日优鲜)、前店后仓模式(到店+到家)(盒马鲜生、7fresh)、同店不同仓模式(京东到家)、商超联动模式(多点)。其中巨头较多密集在前店后仓模式,通过冷链物流建设仓储网络,其配送效率最高,仓储成本较低,线上线下流量较其他模式更容易互通,但配送范围存在一定局限。

图表15:各种新型生鲜供应链模式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这些模式结合当时的消费环境、模式发展状况、新技术等因素,历经了各个历史时期。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模式的打磨、生鲜供应链的改进是近十余年创新的重要舞台。

图表16: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行业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亿邦动力、联商资讯、亿欧、企查查等公开信息、光大证券

其中社区团购在近年异军突起,虽然其在补贴、微信拉流量等方面“复刻”了互联网的“野蛮成长”,因此备受争议,但抛开这些,其模式本身对于生鲜供应链利润模型存在一定改进,其产生的不同供应链成本与价格对比情况如下图:

图表17:不同模式下的供应链成本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58同城,淘宝网,艾瑞咨询,国盛证券

有机构认为,社区团购是社区零售和生鲜电商的交集:

图表18:某机构认为的社区团购模式及流程

资料来源:新经销,光大证券

相比于传统生鲜供应链网络,社区团购压缩了多级流通环节,并且带有C2M按需供货的要素,大幅降低损耗。而对比生鲜电商,社区团购采用门店自提,没有了最后一公里送货上门的问题,大幅降低履约成本。同时其仓储大量采用加盟方式,销售采用团长方式,将各环节压力和风险进行了分散。

图表19:社区团购对供应链的改造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在规模效应、流量获取、仓储及团长的加盟与管理等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未能通过系统、代码、共识机制等,减少人为环节,降低不可控因素。互联网企业进入了自己并不存在优势的地面战场。整个体系易受到较大冲击。

尤其在激烈竞争阶段,叠加互联网模式下追求赢家通吃的竞争模式,补贴等手段一方面容易导致模型崩溃(即利润率为负且无法收敛);一方面容易导致消费者的逆向选择(即最终吸引了薅羊毛者);一方面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即不是靠供应链技术和模式革新而是靠资本垄断),这导致社区团购的“假设条件”无法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起来,其容易成为整个大创新潮流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给后来者提供有益启发和前车之鉴。

4.淘菜菜的当下逻辑

在研究和观察了以上多种模式后,阿里巴巴在2021年9月推出“淘菜菜”品牌。可以看作是在此前各种模式基础上,当前生鲜供应链创新的一个阶段性代表。淘菜菜从区别于社区团购的角度,称其模式为“社区电商”。从区别于网络电商的角度,称其为“近场电商”。

4-1 目标群体

简单而言,据亿欧、凯度、淘菜菜的相关数据,目前中国有660万家包括夫妻店在内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的夫妻店位于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与之相对比,城市消费者较为熟悉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即便加上CR2——加油站旁的易捷、昆仑好客,也仅有13万家。夫妻店是社区零售的真正主战场。

图表20:“夫妻店”优劣势

资料来源:亿欧

这些“夫妻店”的“数字化”,显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目之所及。所以此前数年,阿里推出“零售通”,京东推出“新通路”,简言之,都是提供一套数字化平台,给“夫妻店”提供进货、收银、物流、库存管理等能力。其中阿里凭借对更广泛的用户需求的了解、更多货源、更多金融解决方案、结合菜鸟网络,能够给予夫妻店更大帮助,因此获得较大发展。访谈中获知,在2021年前后,零售通已进入近150万家夫妻店,以较大优势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但仔细观察以往夫妻店的主要销售品类,就会发现,烟酒、饮料、零食、日杂百货是主流。在这些品类上,互联网企业没有优势,或者说没有更大的改进空间。夫妻店已经习惯于被各类供应商的“渠道小哥”围绕,一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隔三差五嘘寒问暖,享有可商量的较长账期。两相对比,互联网模式的“撬棍”缺少“支点”。所以阿里后续也同时并行盒马鲜生,京东同时并行7fresh,阿里收购高鑫零售(大润发),苏宁收购家乐福,腾讯和京东投资永辉超市,这都是在战略上围绕大零售体系的种种尝试。

在这些尝试中,阿里逐步获得了更多拼图。大润发(百货)、盒马鲜生(新零售)、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产地直采、水果)、阿里零售通(夫妻店数字化)、1688/淘特(工厂货源),这些串联在一起,组成了“淘菜菜”的能力与品牌。

图表21:淘菜菜对夫妻店的数字化改进

资料来源:tech星球、申万宏源

4-2 业务定位

据访谈了解,淘菜菜归属于阿里社区电商事业群,更大的条线上属于阿里巴巴B端业务。其班底为阿里B系团队骨干(阿里巴巴的“初心”),由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当前唯一还在主抓一线业务的戴珊挂帅。团队相关负责人谈及“淘菜菜”的主旨时表示:“阿里还是要建设新的世界,而不是打乱旧的世界。”

阿里巴巴在2021年财报中,社区电商明确列入阿里“新零售”版块;财报透露,阿里社区电商正迅速扩大其物流和履约基础设施,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在中国内地实现广泛覆盖。阿里CEO张勇也表示:“我们希望最终能够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2020年开始,我们逐步在社区范围内尝试‘当日下单、次日自提’的模式。作为新零售多层次、多业态的履约网络下服务价格敏感用户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新业态有助于我们在下沉市场和农村拓展新的用户”。

图表22:淘菜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图表23:淘菜菜的冷链方案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4-3 供应链模式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社区电商具有的最大优势是“C2M的订单确定性”与“近场电商带来的超低履约成本”。从源头到终端,哪种链路的组合能够在效率、效益、成本这个三角形中求得最大的阴影面积,同时又能给上下游带来实惠,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哪种链就会最终成为时代的选择。最终超越时代,成为一段时期生鲜供应链的标准。成为当下的“菜篮子工程”。

淘菜菜的逻辑路径是:通过搭建社区数字化销服网络(夫妻店)→聚合确定性的终端消费需求(订单)→精准匹配确定性的源头供应(源头直采、按需定产)→推动产业带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基地规模化(降低成本、及时响应)→建设先进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冷链保鲜物流仓配等)→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尽可能减少四流之间的时空错位)→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四链重构”(重新组合各链条中的角色和权重)→最终改进这一范围内的零售网络(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扩大上游收入、减少终端消费、获得大流通市场)。

图表24:阿里数字农业建立的上游供应链示意(2020)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根据阿里提供的案例:“淘菜菜在陕西武功、四川蒲江等地大规模推广即食猕猴桃,建立了1个采后研发中心、1个大型产地仓和30个数字农业基地。国产即食猕猴桃形成了从统一品种、统一种植、采后加工、全程冷链到全渠道销售、品牌塑造的产业链。更长的产业链,更响亮的品牌,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格,将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即食猕猴桃即将在淘菜菜上架,预计将为农民每亩增收2000元。”此外,淘菜菜方面在山东省某地开发出“晨采”模式,田间早上4点到9点开始采摘,24小时内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芹菜在炎热的夏天客诉率降到3%,损耗率从16%降至不到3%,芹菜订单量增长了1倍。

图表25:淘菜菜模式图

资料来源: 访谈整理

淘菜菜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于关注利润率、规模等等指标。在整个供应链环节,淘菜菜更关注商品效能、商家效能、仓储坪效、生产人效、团长团效、团间点效。”

图表26:淘菜菜关注的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一个是以需求定供货、一个是极高的周转效率,这是淘菜菜当前模式的直接价值。一组商品目前1.5-2天左右的周转天数,意味着一个月可以有20多次周转,这让我们看到了模式的价值。” 淘菜菜相关负责人表示:“模型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完全可以预测需求,供应商根据预测提前备货,效率会再次优化。未来目标是告诉供应商90天后的消费者需求。”

4-4 从产地到餐桌

在流量端,淘菜菜拥有淘宝APP首页首屏的“四大金刚”位(聚划算、淘宝直播、百亿补贴、淘菜菜)、淘特APP首页“淘菜菜”频道,以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其每日流量以数千万计。因此不同于社区团购以补贴刺激团长拉新,淘菜菜的整体运营也许会较为注重长期价值。

在供给端,正如上文所说,夫妻店长期依靠烟酒、饮料、日杂百货作为主销品类,缺少生鲜这一类高频消费品聚拢人气,同时600万家夫妻小店是离居民最近的商业“毛细血管”,但商业模式最传统,处于供应链最末端,采购价高、商品结构单一、质量无保障、抗风险能力弱。图表27:淘菜菜的淘宝入口及供给端和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其他社区团购平台更多将小店视为自提点,它仍是整个链路最后一个末端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地位偏低。阿里淘菜菜围绕夫妻店而打造,给予其的战略关注度将有较大区别。阿里淘菜菜形成的供应链对其具有较大吸引力。

尤其重要的是,与淘菜菜合作后,夫妻店成为“社区综合服务点”:由零售通To B业务支持的“数字化”便利店,由淘菜菜To C业务支持的“云菜场”(即现场不摆货,当日下单隔日自提),由菜鸟网络快递收发业务支持的“菜鸟驿站”。通过多样化的组合,以生鲜引流,其他服务可以获得更多元化的收入。据媒体报道,接入淘菜菜的部分店铺每月收入提高了数千元。体系化的优势,让淘菜菜的生鲜供应链创新可以不局限于单一局点,可以在更大的战略视角和资源配置下优化商业模型。

在需求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优质”、“实惠”。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对品质的分级和保障。“预售+自提+次日达”的方式,优化了采购成本、流通成本、最后一公里履约成本,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较大实惠。同时夫妻店距离社区最近,提供了较大的购买便利。

图表28:阿里社区电商旗下阿里数字农业的价值链路示意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生意就涉及到交易,所以服装鞋帽、餐饮电影票、共享出行、生鲜食品,自然都是阿里的目之所及。而当前,其在技术和模式的积淀下,将业务领域扩展到了每日所需的蔬菜水果,这是一种业务极大增长的机会,也是一种使命驱动的必然选择。

从道理上讲,有了数字化,继而就会有标准化,标准化的农产品,才谈得上品牌化。而品牌意味着商品优质、上中游获得利润、终端消费者满意。阿里淘菜菜不单可以优化6.18元的空间,还有了撬动想象空间的杠杆。所以理想状态下,淘菜菜既是一次供应链的改进,也是从产地到餐桌的消费升级,还是一次“授之以渔”的产业升级。

图表29:阿里社区电商旗下阿里数字农业推进的“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

资料来源:访谈整理

本案例重点不在于讲述淘菜菜取得的各种增长与成果,而是从原理上呈现供应链创新与变革的最新一幕——淘菜菜在社区团购显露颓势时登场,延续了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的各种模式尝试,在供应链各个节点上有了进一步的优化调试。但目前其与夫妻店采取“销售提成”的方式进行分账,而非由夫妻店先掏钱进货后再赚取批零差价,这并非“菜贩”的经营模式。当然从其发展阶段而言,这样的方式相当于代销而非包销,更贴合夫妻店的资金流现状,更利于业务的推进。

2021年,“共同富裕”成为关键词。对于“淘菜菜”的布局和逻辑也许可以更加深一层理解。这也许本身也成为产生“淘菜菜”的历史契机。同时通过回顾历史——数亿人协力,几十年一路走来的“菜篮子工程”,近十余年来前赴后继的生鲜电商、强生鲜供应链、到店+到家、社区团购、社区电商,以及整个零售数字化……数字化创新在“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下,显然有了更多的内涵与外延,也将诞生更多商业新知与传奇。

案例开发团队

教授点评

指导教授/朱阳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运营管理教授

本案例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社区团购的历史与未来进行了展现。社区团购是否是一种过渡?阿里的社区电商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善,从而有了彻底的区别?整个中国生鲜供应链数十年的不断创新,对于生鲜产业的利润模型,供应链的优化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案例围绕生鲜供应链的历史和发展,对当下最新的发展模式------阿里“淘菜菜”的简要分析,不仅展现了“生鲜供应链”的创新历史与当下实践,数字化变革对产业链具体运营的影响和价值创造,也体现了在 “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零售数字化变革对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微企业的深远影响。

研究员说

案例作者/王小龙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案例中心高级研究员

E:xiaolongwang@ckgsb.edu.cn

这次案例研究,让我们对超市买菜、上门送菜、团购、盒马、7Fresh、社区团购等等基于“生鲜供应链”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了解和梳理。阿里巴巴的“淘菜菜”、“社区电商”等,又是在这些基础上的再次向前。

通过对其业务构成、能力拼图等方面的讲述和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领域数十年的创新历程,也对阿里社区电商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彻底的了解。相信这一宏大的商业布局将传承过往,在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下创造新的价值。

  

本文摘编自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入库案例《从寿光蔬菜大棚到阿里社区电商,“菜篮子工程”的25年》(案例编号:2021-6-1-487-1)。因阅读场景不同,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删减。案例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朱阳教授指导,案例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小龙撰写。该案例仅用于课堂讨论,而非管理决策或活动是否有效的证明。本案例版权归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案例中心所有。

学院新闻

更多